close

「不拖到最後一秒,就是提不起勁來…」「明明想把這件事做好,但為什麼這麼沒有行動力?」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疑惑?

心理教練藤由達藏指出,有9成的人無法立刻行動的原因,往往不在於意志力不夠堅定,而是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心情,因此做不出正確的思考及判斷,當你陷在焦慮的負面情緒中時,當然不會有行動力跟幹勁。

藤由達藏表示,「 只有採取行動的人,才能改變人生。 」他歸納出能立刻行動的人,都會具備的3個特質:

 

一、懂得動腦,但不會自尋煩惱

藤由達藏指出,「動腦」和「煩惱」看似都是在思考,但意思卻大相逕庭。 「動腦」指的是為了以邏輯性的思考方式來解決事情,而使用頭腦;「煩惱」則是指,進行一場不會產生行動的思考

換句話說,當你想事情,卻遲遲做不出結論,無法有所行動時,你其實並不是在「動腦」,你不過是在「煩惱」罷了。想要事情有所進展,就要盡可能讓自己別停留在原地打轉,陷入否定自己、認定自己辦不到的想法,而是應該無論事情好壞,都先試著找出結論,並徹底思考「如何才能辦到」的方法,取捨出你認為最恰當的做法。

二、當下的焦慮,當下就解決

「好怕明天的提案被打槍,光想到就好緊張…」「要是客戶不肯埋單,該怎麼辦才好….」與其像這樣擔心個沒完,不如當下就讓自己先靜下心來,認真想想「實際上可能發生的最糟局面及最棒局面」。

舉例來說,客戶不埋單的話,業績可能會受到影響,主管可能因此對你感到失望,或許會進而影響到績效表現,導致年終獎金變少,不過,你心裡應該也會想著「不至於這麼慘吧!」。

相反地,如果客戶成功下單,最理想的狀況是對方又繼續加碼,甚至擴大與你的合作關係,說不定業績還因此超達成,讓你成為主管表揚的對象,此時,你心中應該也會浮現「哪可能事事順心成這樣。」

因此,模擬實際可能發生的狀況,並藉由好壞局面的對照,適時進行心情的切換後,你就能開始著手準備挽救方案,也就是更具體地思考「我現在,能先做好哪些準備,才能避免最悲劇的事情發生,並往最好的結果做出努力。」

三、以「先做再說」做為行動準則

如果希望每件事都能做得盡善盡美,那麼你可能光想著理想中的最佳結果,就會想先放著不管,試圖不斷拖延。但是,若你能稍微降低對自己的要求,一開始先以「先做做看再說」的心態,說服自己跨出第一步,反而更能及早了解需要修正的地方,從中做出改善。

 

對此,藤由達藏分享了一個觀點,「 只要有三成的結果就好,但要用五倍的速度行動。 」並進而解釋到,儘管企業可能無法對員工說出「你做出三成的結果就好」,更不可能跟顧客表示「我們公司的產品只有三成左右的品質」,但是若只是當作鼓勵自己起身行動的準則,的確是種有效的做法。

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articles/view/5451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美琪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